第四章 良叶与少雀,吴国益安,谈机密深夜定前程,通计策咸菜太难吃
夜已经深了。良叶还在自家的书房里坐着,没有睡。
她在等人。
少雀和她约定今晚商谈。
良叶年纪大了,觉少,脾气慢。她既不犯困也不心急,手里拿着一本书,借着书房里昏黄的烛灯,慢慢读着。
这本书名叫《远洋记》,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字大图多,良叶老花眼看起来不费力。作者据说原本是赵国的一个渔户,日子太苦过不下去,偷偷跑出海去了。
说来有趣,这渔户其他地方哪里也没去,偏偏划着打渔的小舟,顺益水河而下,跑到五万千里外的远洋游历了一番。他在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奇事,比如时冷时暖的海流啊,会动的礁石啊,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的鱼群啊,上古的怪兽啊什么的,全都被详细生动地记录在良叶手中的这本小册子里。
册子里的故事其真实性不可考,但是读起来有趣。良叶看得津津有味。
当良叶读到两只上古怪兽打架的时候,有人“笃笃笃”敲了书房的门。
良叶放下手中的书,前去打开房门。果然,少雀背着手站在门口。
良叶示意少雀进来。
少雀轻车熟路地走了进来,坐到刚才良叶看书的地方旁边的椅子上。
良叶见他若有所思的样子,猜测他要商谈的事不是一两句能够说清楚的。她不慌不忙地回到方才坐着的椅子上坐下来,关切地问少雀道,“何事与我商量?”
少雀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着怎么开口。等他想好以后,才说道,“前几天,商遥给我写了封信,说有事情需要当面商谈。今天我带了几个人去赴约。商遥没来,来了一个叫子修的年轻人。还有几个赵国商人。他们倒是很客气,只说今年卖给他们的茶和丝绸质量不好,没法用。”
说到这里,少雀沉yin了一下。
良叶觉得奇怪,问道“质量有问题?”
少雀说,“我现在没法查验,还不确定。货太多,过几天才能运回益安。从前也不是没有过类似的事,另外给他们换一批货就完了。可是,那几个赵国商人提出不要换新货,要我们把药草和丝绸的价格折成粮食换给他们。”
良叶很意外。
吴国与赵国恢复商贸的这段时间,一向以吴国向赵国出口药草、丝绸和机关,赵国向吴国出口陶器、纸张、麻为主。偶尔赵国会卖给吴国一些数量极少的铁矿石。粮食,一向不在吴国向赵国出口的货物范围内。
良叶问道,“他们主动提出从我们这里买粮食?”
“是这样。”少雀说,“我觉得很奇怪。”他想了想,说,“最近我们在赵国那边的人传来消息,赵国旱灾。会不会,缺粮?”少雀刚说出这个想法,自己也觉得欠妥。又立刻说道,“按理说,赵国强盛,储备的粮食肯定足够应付荒年。不至于到缺粮的地步。然而......”
然而这几个赵国商人的举动确实很奇怪,让人不得不多想。
少雀继续说,“那个叫子修的年轻人,在其他人走了以后又单独与我说了一句话。”
良叶问道,“他说什么?”
少雀回答说,“思石当年死得不明白,我家大人希望能还原真相。”
“他家大人?商遥?”良叶问道。
少雀回答,“应该是。”
提起当年思石暴毙的事,气氛突然变得凝重起来。
良叶问少雀道,“这件事,你怎么想的?”
少雀回答说,“从前在赵国的时候,商遥和思石的关系极好。但是我们回吴国以后,思石与他的来往就少了。当年思石身故,他也只是写了封信过来,并没有亲自前来,也没有表现出分外在意的样子。所以这次他旧事重提,我以为,不是为了思石,而是为了其他目的。最有可能的,是他想与我们合作。揪出杀死思石的人,就是我们与他们合作的投名状。至于赵国为什么有意与我们合作,我想,是因为,赵国今年的旱灾十分严重。大灾之后必有流民,流民之后必有大疫。虽说不至于伤害赵国的根本,总免不了内乱一阵子。如果商遥他们要乱中取胜,需要更多力量的支持,或者说,需要我们至少不给他们添乱。我觉得,让我们交出杀死思石的凶手是试探,试探我们与他们合作的诚意。”
良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少雀继续说,“有意思,赵国人。”
良叶说道,“这只是个借口。不过,这个借口选得妙。”
为什么良叶这样说,还需要从头讲起。
思石此人,别的爱好没有,就是喜欢女人。这是他在赵国的时候养成的毛病,改不了。喜欢女人本来算不上问题。众所周知,吴夏一体。吴国人对待情情爱爱的态度和夏国人差不多:情爱就像天上的云,美丽,短暂而且易变。今天你喜欢她,明天她喜欢她都是很常见的,因为“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走,”爱情最多有三个月那么长。
有的移情别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