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齐玫,赵国商丘,权谋之路就此正式开始
齐且末昏迷的这段时间,一直由齐玫主理赵国政务。晨会照开,赈灾照做,一切运行如常。每日千头万绪许多琐事,经齐玫的手处理得井井有条,让人觉得似乎治理赵国这份工作非常轻松,换谁都能做。
那真是想太多了。
齐玫这种举重若轻,得益于她母亲的教导。她的父亲,也就是战死的那位齐威大王,对她没有什么影响。毕竟死得太早了。就算在齐威还活着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刻意教导过这个女儿。
孩子太多,看不过来。
齐玫就像齐威大多数的孩子那样,逢年过节和他见见面,寒暄两句,混个脸熟。也就这样了。齐威或许能叫出她的名字。或许叫不出,谁知道。
齐玫是她的母亲关阳煞费苦心教出来的。
其实一开始,关阳并没什么理由Cao心齐玫。赵国的公主们从出生起就有专人照顾,到了读书年纪,也有专人教导,教她们读《闺训》和《闺范》。同样的年纪里,赵国的王子们则在专人指导下读《韬略》和《兼攻》。
《闺训》是一本小册子,都是些告诫的话,比如,“当妻Cao茶饭,做母念儿衣。”告诫女孩子们,以后做人妻子要Cao心家中的茶饭,给人做母亲要关心孩子的衣服。学官对公主们是这样说的:女人成年以后,终究必须成婚。去了夫家,要做好主妇管理好仆人,要为丈夫的事业分忧解难,出谋划策,同时,还要Cao心孩子们的学业。
《闺范》则囊括了赵国建国以来德行尤为突出的女人们的事迹。齐玫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蓝水城里有个女人,婆家贫困吃不上饭。她主动对婆婆要求把自己卖了。给孩子们买米。
齐玫觉得这个故事新鲜,等母亲来看她的时候特意指给她看。没想到关阳看了以后,脸色马上沉了下来。
她对齐玫说,“你平日学的书,都拿来给我看看。”
齐玫把自己的书拿了出来。
母亲大概翻了翻之后,对她说,“这上面的字你都识得吗?”
“都认识。齐珊齐玥她们都没有我认得多。学官常夸我识字又快,认字又多。”齐玫说。
“你往后不必和她们一起学了。搬来与我同住。”关阳说。
齐玫那个时候并不理解为什么。但是能与母亲同住,她非常高兴。
在关阳的要求下,齐玫丢下了《闺训》与《闺范》,开始读《韬略》《列国志》和《四元书》。她开始学驾车,学射箭,学术数,学律法。等到她的舅舅关陶去黄亭做执箭的时候,关阳问当时十三岁的齐玫,想不想跟着舅舅去长长见识。
当然想。齐玫毫不犹豫地说。
那你收拾东西,我们明天出发。关阳毫不犹豫地回答。
在黄亭,齐玫与舅舅手下的执羽卫一起干活。她经常在睡梦中被同僚拍醒,告诉她这里有人群殴啦,那里有人丢东西啦,快走。齐玫抓起衣服,迷迷糊糊就和同僚们出门了。等拉完架,抓完人,想要回去补觉。桌子上不知道谁又扔给她一堆书信和文件,让她拟写往来应答。一开始,齐玫不太会写,常常趴在桌前改来改去。文件还没写完,同僚又开始喊她出去干活。收工回来,别人去睡了,她还要去写没写完的文书。睡不够,每天都犯困。同僚们总笑她,困得时候脸皱得像包子皮。他们笑话她,却经常然买她最喜欢的rou包子给她吃。
那几年,齐玫见了很多人。她见过一喝醉就打老婆的懒汉,也见过被丈夫打得鼻青脸肿,从耳朵里直往外渗血,却强颜欢笑的女人;她见过因为几文钱嫌隙,上门灭了别人全家的莽夫,也见过家里财产被叔叔伯伯霸占不还,吃不上饭的老实人;她见过木匠,歌女,行脚商,流民,她也见过狐假虎威的村霸,摆赌局坑人钱财的流氓,趁火打劫拐走别人家孩子的掮客。她从惊讶于墙根居然会长出蘑菇,方寸之间的破屋子居然能住一家四代人,到干活的时候,寒冬腊月端着碗蹲在路边,呼哧呼哧吃一碗葱油面觉得很满足。
休假的时候齐玫可以回商丘。
她一回家就对母亲念叨,每天好困,太累了。
关阳说,觉得辛苦,你就别回舅舅那了。
齐玫不回答。过几天又早早地赶回黄亭。
那几年,赵国的王族男子死得很频繁,赵王走马灯似地换。没有人在意她这个无足轻重的公主每天都干什么。
直到她的幼弟齐珪继位当了赵王,她的母亲摄政,众人才发现,赵国居然还有齐玫这么一位公主,天天不住王宫里,常年跑去黄亭,而且年纪这么大了居然没有出嫁。
迫于大臣们的吐沫星子,关阳把齐玫召回商丘,让她以十六岁的高龄,嫁了。嫁给那个时候的言台书令的孙子。她出嫁的前夜,关阳过来看着小丫头们为齐玫整理箱笼。等小丫头们退下去以后,母亲摸着她的头发,眼泪一直流。
当时,齐玫不太理解母亲在哭什么。
言台书令的孙子人很温和,她早就认识他。齐玫觉得自己嫁过去应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