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不多时,张逸辰与秦小暖二人就到了校门口。张逸辰依约放下了秦小暖。
“你那会说的马老师找我有事是骗人的吧!”秦小暖开口。
张逸辰点头。
“我就知道。”说着,秦小暖又揉了揉自己的屁股,抱怨道:“上次就是你害我几天坐卧不安,如今”
“好了,我知道错了,我也保证以后决不对你动粗了”张逸辰插嘴,再次保证道。
秦小暖瞪了张逸辰一眼。没再理会他,径直朝校内走去。虽然说自己已经差不多原谅张逸辰了,但屁股终究是痛的,只能嘴上再多说几句,让这人长长记性。
“秦老师回来了”马老师亲切的声音传来。却是在瞥到秦小暖的走路姿势后皱了皱眉道“这是怎么了?”
张逸辰闻言连忙上前。“秦老师又不小心摔了一跤”挠挠头,有些尴尬地道。
马老师打量了张逸辰一眼,像是要看破他究竟是不是在撒谎。
张逸辰有些不自在,轻咳一声道:“秦老师,还是我送你回去吧”话落,又上前扶住了秦小暖。
“也好”秦小暖也怕马老师真的怀疑什么,这次却是接口了。
“那你小子小心点,扶稳了”马老师在一旁嘱咐道。
“嗯,放心吧,马老师”张逸辰接口,随即扶着秦小暖朝着她宿舍的方向而去。
身后的马老师摇了摇头,这个张逸辰还真是个不省心的,也就是秦老师脾气好,她一早就看出秦老师的伤该是张逸辰闹出来的,但她也没说什么,毕竟她也不想多事。
日子匆匆过。
接下来一周多时间里张逸辰果然依约没再上课睡觉,也都再没有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
李皓宇也当真没再找过张逸辰。只是偶尔会给秦小暖传些话,但也无非是调戏、暧昧的措辞,秦小暖也自是没在意,总是绕开闲聊的话,只说正事,而这正事也自然是她帮李哥经营饭馆出谋划策的事。
这一日,是1998年9月21日。
今日是星期一,在全校升旗仪式后,校长宣布高中部除了高三学生,高一高二学生均要下连队拾棉花,暂定时间为半个月。
由于新疆得天独厚的气候特色,那里的棉花质量很好,职工也大多数种植棉花。
但,
新疆地广人稀,人少,又加上当时机械化水平不高,棉花采摘只能靠人工。
所以每逢秋收季节,兵团都会从内地接来不少务农人员帮忙一起采摘棉花,但是由于每年接来的人并不会像预想的那样足够,所以这里还需要学生参与秋收,参与拾棉花活动。
不夸张的说,这里的学生,有些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拾棉花,孩子甚至还没有棉花长得高,就要下地务农,孩子们从小就尝尽了务农的艰辛。
不过难免会有家长抱怨,认为不该这样,但奈何情势所逼,若是学生不参与。棉花的收成根本不能顺利完成,所以
矛盾是一定存在的,但总要有一方让步。
所以当地很多学生从小就盼望着棉花采摘机的尽快诞生。
只可惜,
短期内是没希望了
说到秋季下一线拾棉花,年级低的学生并不会被安排住在连队,年级高了之后,就要住在连队里。
虽说是包吃包住,连队里条件却是很差。住的是破旧的平房,依旧是大通铺,吃的也多半是白水煮菜,偶尔改善一下有几片rou,但却由于做的糊弄,无法下咽。
当地长大的张逸辰对这一切自然是了解的。每逢秋季,他就萌生一种想要离开兵团,离开这个地方的想法,他早已受够了每年的农活。也早已受够了生活的艰辛。
虽然张逸辰家庭条件在当地算是中等偏上的,但也无法避免每年的农活,又加上父母一直秉持着儿子穷养的原则,每年并不会出钱让儿子不去拾棉花。
这里的出钱就能让孩子不去拾棉花,原因是每个参与秋季拾棉花的学生每天都是有任务的。这个任务是学生每天应该上交的棉花斤数。就如同税收一般。若是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就要按斤补全缺失的任务。
打个比方,初中学生每天的拾棉花任务是35公斤,如果这个人的干活速度慢,当日只完成了25公斤,那么,在日后结账的时候,他就需要补全他少交的那10公斤棉花的费用。具体单价,以当时的棉花单价为准。
所以有的人可能忙了半个多月下来,反而需要给团场交钱。来补全自己没有完成的任务。
每天只有那些能超额完成任务的人,才能在整个忙碌的秋收后,得到一些应有的报酬。
同样的,如果有个人压根没有参与秋季拾棉花活动,那么他就要按照天数和每天的棉花任务缴费。所以说有钱好办事,有钱都不用去受这个苦。
但是赶在秋收繁忙的季节,只靠着有钱不去参与拾棉花,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学生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无法参与秋收,才能不去。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