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兄长都衬得黯淡无光了。
谢承宸在这熟悉的描述中,隐约想到了一个人,他在心里默默的摇了摇头,应该不是他吧……
但世事就是这般难料,这位天之骄子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对世俗的毫不在意,他爱上了他名义上的兄长,他那位忠仆的亲生儿子。而他的主动出击,那位兄长也没能把持住自己的立场——想要拒绝他实在有些困难。
这件事被那位忠仆知道了,在威逼这小主子放手或者给信王一脉留个后人这两个选择都无果之后,这位一心认死理的父亲,假装对他们无能为力,放任自流,接着劝诱小主人“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叫他早些考上进士做官。等他上京赴考的时候,他开始修理自己的独子了,这个就相对好对付得多了。
给自家孩子下了药,以冲喜为名,给他仓促娶了门妻子,接着又是喂药,让那个儿媳妇怀上了自家的孙子,等在远方的小主人知道这一切时,自己名义上的“侄子”都要呱呱落地了。等这位信王后裔不顾一切疯了一般的赶回家时,一切差不多已经尘埃落定了,“嫂子”难产没能救回来,“哥哥”被逼着发誓要还父亲的“二十年抚养之恩”,这二十年里绝不能跟“弟弟”有任何超出兄弟之谊的来往。
这位信王后裔也是倔强,当着奄奄一息的养父的面,声称自己绝不可能因为这样,就放弃跟“哥哥”在一起,只得到“养父”一声感慨:“你果然与他不同。”连进士的名次也不知道,就开始给“父亲”守孝了。但也因此,极受元朔帝看重的这位进士,没能参加庶吉士的考试,成了多年来阻碍他在朝堂上更进一步的巨大门槛。
这个人就是户部尚书袁尚泉。
谢承宸觉得自己几乎完全无法思考了,他的眼睛牢牢盯着“袁尚泉”三个字,几次觉得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但这故事里描述的人,这名字前的职位,却只能跟一个人联系起来。
对《朝闻速报》接下来讲述的袁尚泉养父跟袁尚泉亲生父亲旧年的那一段,谢承宸几乎完全忽略了过去,他的脑海里突兀的浮现了孙太医的脸,说起袁尚泉生病原因时那神秘而暧昧的脸,再对比袁尚清去到袁府上的时间……
谢承宸默默的扭过了头,他一点也不想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真的。
作者有话要说: 加班短暂的告一段落……QAQ
感觉到了完结的曙光了吗╮( ̄▽ ̄")╭
☆、69|第六十九章 一惊雷
把即将绝后的信王一脉先放到一边,谢承宸知道,前些时候发生的事情跟他们肯定有些关联,但具体这袁家兄弟在这里头参与了多少,还需要更多的调查。 谢承宸对元朔帝有种盲目的信任,袁尚泉之所以能担任这么多年的户部尚书,肯定不只是因为他在税法方面的才能。
而且就这这《朝闻速报》上的报道来看,袁尚泉一开始是没打算表现得太尖锐的,他在应考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然也不可能考中会元,他那个时候还这般年轻。只是考前他就已经约略猜到了事情有些不对,不过是没能预料得到他的养父会做得这般狠绝罢了。考试的时候心思按捺不下来,年轻人的锋芒毕露全显露了出来,就算众人理智上知道他说的全是对的,也不一定能够接受得了。
要不是元朔帝看到了他的那份卷子,说不定他就真的在二甲靠后埋没了,但也正因为元朔帝的看重,才有了谢承宸如今的忧虑。户部尚书,可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位置,放在袁尚泉手中,谢承宸还真有些不安。
但谢承宸隐约还有一个想法,元朔帝既然没让守孝归来的袁尚泉破格参与到后一批进士的庶吉士考试中,一个原因当然是当时急需袁尚泉这样一个人才,另一个也是为了阻碍他入阁的道路吧。袁尚泉如果考上庶吉士,虽然资历积累会晚上两年,但并不会影响到元朔帝利用他的才能,而且前途只会更加光明。
可是元朔帝当年,对一个所有人都知道他非常看重的年轻人却并没有这么做。户部尚书是很重要,却不如阁臣更加接近朝政的中枢了。不愧是元朔帝,哪怕是防备,人家做得也是明明白白,却叫人几乎无法察觉。
谢承宸接着看报纸上的内容,这是最后一个前朝末裔的介绍了,而且是确定了已经绝后的两脉之一。在这个故事开始之前,报道先简略的介绍了个故事,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六七根筷子捆成一把,想要折断它们就比较困难了。接着感慨了两句,这前朝六王后裔,如果团结一心,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只怕早就能够颠覆谢氏江山了,哪怕他们不能成为皇族,但这江山也不会姓谢了,只怕到处烽烟,民不聊生。
那边境小城经营多年的礼王一脉,手上有兵有粮,这一代仅剩的刘氏小将,又是个天生将种,完全可以做一先锋,那投靠戎族的智王一脉,若是与礼王一脉Jing诚合作,谁敢说他们不能在边境上占据一地呢?占据七八座小城,封住进入那块小平原的山口,就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据点了。
武力方面不错,财力和管理方面也不会差,信王一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