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在B站,懒得贴了,大家也没必要去看这谣言始发点。
图一: (此报告对我国15个省市的114290名中小学生和6646名教师的大规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呈现出性别差异,男生欺凌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
如果一百份视频能证明女性施暴者占82%的事实,那么下面这条新闻和论文同样有效。
《十大校园暴力案例:16-18周岁占比达九成》
《我国校园欺凌事件性别参与差异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 | 王祈然 王帅 王一杰
第一条新闻来自青岛,是青岛市3年间审理的31件校园暴力案件,涉案的所有被告56人均为男性。如果“网传100条视频证施暴者82%为女”,那么同样可拿“某市三年案件证施暴者100%为男,且行径极其恶劣”。
第二条选择2015-2017年全国71起典型校园欺凌事件。论文摘要写明:“当前我国校园欺凌事件多为同性欺凌;初中阶段为男、女生欺凌的高发阶段;中专院校是女生欺凌的高发地点;性格软弱的男生更容易被欺凌,情感纠纷则是导致女生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以女生为参与主体的校园欺凌事件未造成严重后果,致死的欺凌事件多发生在男生之间。”原文中还有:“被欺凌者为女生时,会比被欺凌者为男生时多出8.615 倍的概率被拍视频”。
倘若“网传100条视频证施暴者82%为女”,那么同样可证“刊物调查证明女男受欺凌者被拍视频上传概率为8.615:1。由央视新闻选取的每百个视频中男性受欺凌占比14.55%计算可得,男性没被拍视频的受欺凌者比男性被拍视频上传比女性被拍视频比例为:125.34825:14.55:85.45。
而同性间的校园欺凌占比85%,可知男性欺凌者的真实数量与女性欺凌者的数量比例约为1.646:1(同性间)。”
所以,如果以造谣传谣者的思路来相信单一途径的微量样本调查,由央视新闻与该论文可得——
校园欺凌者中女性占比为37.7%,男性占比62.3%
相信看到本篇文章的各位跟拿着百条视频总结到处造谣传谣的人不一样,不会把这个数据当成真的。
因为就2021年一篇文章对初中校园暴力数据的统计, “女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占比达32.5%”。 (上文提到的同性暴力行为占比85%同样来自这篇)
那么按同性暴力占85%来算,校园欺凌者中女性占比在38.23%,男性占比在61.77%。可惜这篇文章依旧是微量样本调查,只统计了40起案例。
然而把除男性欺凌者占比100%新闻之外的三个样本总和,得出比例依旧是女性施暴者不到四成。
但除了上述小量本统计之外,还有一篇东方网的新闻《校园欺凌成世界性问题:全世界35%中小学生卷入,欺凌者男生多于女生》。虽然仅在标题提到欺凌的性别问题,但会议有来自我国山东、芬兰和日本的三位教授。三位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授谈论世界性问题提到这事,总比网民张嘴有说服力。
当然也有女性欺凌者人数更多的调查报告,《智富时代》2019年第9期,作者谢洋。该论文选取2468名中学生作为样本,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该调查方式缺乏真实性,跟视频录像、案件案例无法比较。但样本量较大,且为学生填写。
该文章中男女欺凌者比例为49:51,女性欺凌者数量高于男性,但原文又有:“女生的欺凌行为得分显着低于男生的欺凌行为得分”,与之前论文的男欺凌者
“女生在青春期各个年龄段都表现出更高水平的间接欺凌......常形成小而亲密的群体,借由群体的力量对被欺凌者实施关系欺凌等间接欺凌。间接欺凌并不像直接欺凌那样明显,通常是持续性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进行。因此,女性欺凌者的欺凌频率高于男性欺凌者。而男生则倾向于实施直接欺凌,本研究中,男生更容易遭受如踢、推或打的直接欺凌,女生更多遭受间接欺凌。”
但男生并非不会间接欺凌,“男生和女生在间接欺凌分量表、评估性欺凌分量表中的得分没有显着差异。”
此处就要贴出样本巨多的文章,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两位研究者刘京翠、赵福江在《中国教育学刊》上发表了他们关于校园欺凌的调查结果。他们通过对我国15个省市的114290名中小学生和6646名教师的大规模数据调查,并选取北京市朝阳区14所学校为实验学校开展进一步访谈,深入分析学生个体因素对我国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呈现出性别差异,男生欺凌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
“由此可见,欺凌行为在学生性别方面存在显着差异,男生卷入欺凌的发生率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