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断了所有人热血上头的情绪,让人瞬间冷静下来。
是啊,若是女学这般重要,如何还能将其交给前朝皇帝的女人?
所有人都看向林柳,意识到这样做背后的隐患。
林柳笑了笑:“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女学当老师。女学当然不能只开一所,朕初步敲定的,是三所。一所从启蒙一直到教到考中秀才为止,这个学校最重要,里面的老师一定要Jing挑细选,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一所从秀才一直教到科举出仕,因为这个似乎那些女孩儿的年纪也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有了分辨的能力,所以这所学校的老师可以的适当放宽条件。”
“还有一所学校,只教导琴棋书画等才艺。虽然也开设四书五经等课程,但只做选修,不强制学习,也不考核。不过有这个需求的大多是官宦人家或是商人之家的姑娘,他们的家人在知道这所学校的性质后还会将人送来,便说明他们的家人只是将人送来镀金,好借此让她们以后嫁给更好的人家。”
这样的人,注定无法科举出仕,婚后大约也不可能出来抛头露面,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只能放弃这一部分的女性。
等到人手充足了,再将这个学校好生整顿。
但至少,必须给这些人一个公平学习的机会。
盛蔓等人见林柳胸有成竹,很是松了口气。
林如海与季崧对视一眼,眼底满是惊叹——
林柳能将事情想得这般周全,私下到底想了多久?又做了多少准备才,才能在别人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假思索地将答案说出来?
两人都有些心疼。
黛玉看了看林柳,迟疑半晌后开口道:“姐、陛下,您可否想过,女学里面的学生到了年纪,都是要嫁人生子的。而一旦嫁人生子,她们只怕就不会再读书科举了。就算她们自己想,她们的夫家也不一定愿意让她们出来抛头露面。”
许是最近也到了相看成婚人选的年纪,黛玉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件事。
当初恩科准许女子参加的时候,黛玉曾问过贾敏,为何不与自己一起报名,到时候母女一起中了进士,不也是一桩美谈?
贾敏却说,她都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何必再出去抛头露面?
黛玉无法形容自己听到那句话的感觉,但她听到贾敏这样说后,心里却是非常不舒服——
那句话就好像在说,为人妻为人母后,就丧失了追求理想的权利与身份了一样。
因为那句话,黛玉一晚上都没睡着觉。
太难受了。
盛蔓也想到一件事:“前朝法律规定,女子年满十八不曾定亲,每年都要罚一笔数额不小的银钱,二十不婚,官媒就要上门强行指婚。”
“若是这条法律不废除的话,哪怕有姑娘想要继续读书科举,不想嫁人成婚,面对罚款与官媒,也只能妥协。”
罚款倒还是小事,虽然钱多,却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
可官媒这种存在,最大的职责就是强制姑娘嫁人,除非家里有关系,让那些官煤觉得得罪不起,否则那些官媒在收了旁人贿赂之后,极可能随便将人配给一个鳏夫或其他由于各种原因娶不到老婆的人。
若是没有这样的人,还可能被官媒配给边关士兵。
总之,不会有人想要走到这一步的。
但十五到二十这段时间,那就是人学习的黄金时间,若是将这段时间浪费在了嫁人生子,在家带娃上,就算等孩子长大了,夫家同意她出来科举了,那些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女性,也不一定有之前的专注力与记忆力了。
生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可不生又不行。
这倒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是林柳不曾想到的细枝末节。
但它很重要。
林柳想了想,看向林如海:“父亲觉得,我若是让人废除这条法律,可能性大吗?”
林如海想了想:“如今废除,可能性不大;但等到土豆与红薯全国推广之后,人口大幅度增长,你再废除这条法律,就不会有太多人反对了。”
这条法律当初会被颁布出来,本就是因为连年战争消耗了太多人口,所以必须用法律逼着人成婚生子。
林如海记得自己的父亲曾经提过,当时的皇帝其实还想鼓励寡妇再嫁,可惜最后被当时的官员联合抵制,最后只能放弃这一半的法律。
林柳皱眉:“可是等到土豆与红薯推广,起码要好几年之后了。”
虽然土豆与红薯的好处rou眼可见,若是推广,见到灾区百姓获得好处的其他人也不会拒绝;但问题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土豆与红薯的种子。
林柳想了想,道:“我记得今年全国各地都收上来不少新粮?不如将之前的陈粮全都拿去与灾区百姓换土豆与红薯,用来做种子?”
林如海想了想,点头:“可行,不过粮食与土豆之间的兑换比例,只怕无法做到一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