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国能发动多少人马?”谢麟冷静地问程素素。
&&&&他也想与同侪议国事,然而如李巽等人,从得到消息开始,就必须死死守着他们的地盘,不能在之个时候轻离。好么,这头谢麟把人都召过来开会,魏兵来了,边境没个主事的,咔!被一锅端了,算谁的?
&&&&是以谢麟只是做通知,并不将他们召来,命各地文武同心协力,守好城池,等待朝廷的下一步命令。
&&&&游兆的消息很快就得到了确认,因有游兆的消息,谢麟派人往榷场去,存的是扫荡榷场的心思。不想整个榷场没有一点人声,无论是南方的商人,还是北方的商人,连同他们的货物、家眷、仆人、车马,统统消失了!
&&&&这要不是准备打仗了才怪!
&&&&程素素的情报倒是及时准确,谢麟要问更多的魏国情报,也只能问她。
&&&&程素素道:“现在南下,顶多二十万。他国内必须留人。”魏国骑兵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魏国正从马背民族向地面转化。他们筑城,就需要有守卫,魏主兄弟阋墙又打击异己,就需要有镇压、防范政敌的力量。即便能动员不少人,这些也不可能全投放到战场上。
&&&&虽然派的人无法接触与军事相关的机密,但是后勤等等,以及近些年来的渗透观察,可以让程素素作出这样的判断。
&&&&谢麟道:“足够兵分三路了。”
&&&&程素素道:“这一仗不会小了。朝廷要抗得住他,调动的兵马只会比他多,不会比他少。可这样,各地怎么办?”
&&&&以前以为人口多的时候,兵一定会多。这是错的。通常情况下,和平时期,人口繁衍,常备军的数量反而会有所下降。越是战乱时期,才越会多征兵。这也很好理解,有需要的时候必然会多。还是那句话,这个国家承平太久,百姓也不爱当兵,再加上吃个空饷什么的,虞朝的军队规模并不算庞大。
&&&&即便是战争开始了数年之后的现在,两府有意识的增加兵役,也远没有达到“激增”的水平。
&&&&一旦应付了北方的邻居,在其余各地的兵力就会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但是魏国是不能不打的,匪暂时不剿还出不了事,魏国一旦不管,大家一起玩完。
&&&&谢麟微一沉yin:“还是想一想便是立时征发青壮服役,他们能不能成军吧。”不是穿个军装扛个枪就是能打仗的了,未经训练的青壮,上战场不知道是添乱还是帮忙了。
&&&&最后,谢麟拍板:“咱们先预备下青壮吧,与连山、安喜等人讲,就地训练……艹!秋收!”
&&&&能逼得谢麟说脏话,可见情势也是十分危急了。
&&&&中路虽急,好歹是赶在了魏国兵临城下之前将粮食大部分收割完毕。刚刚收完庄稼的青壮们,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又被驱使着加固城墙,做好一切防御的准备。哪怕按正常来讲,秋收完之后就是大家安心躺倒休息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命要紧。
&&&&与此同时,程素素又收到了两条线上的情报——魏主已经动身,象征着身份的金帐在大队人马的拥簇之下往东南进发。
&&&&程素素心中下微乱——这是奔东路去了吗?!
&&&&旋即冷静了下来,颇为奇怪,居然不是进攻中路?这是要一雪前耻还是怎么的?
&&&&到这个时候,程素素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天赋”的重要了。军事上而言,三路都有这样的南下通道,但是哪一路更危险,枉她手里这么多情报,竟然不能断定哪路为主。不过既然金帐往东路而去,还是提醒一下大哥为好。
&&&&程素素的书信才走,谢麟又接到了公函,朝廷增兵了。二十万敌军不是小数目,朝廷又临时征发,弄得民间颇有怨言。程素素不明白要一些没经训练的人过来是增加后勤负担还是来当炮灰的,第一批八百余人的壮丁已经到了。
&&&&小青又回到了府里来——连山常驻兵营了。
&&&&小青能来,程素素是举双手欢迎的,她现在忙得紧,有一个放心的帮手在身边,能省下许多的心力。她现在别的什么事都不管,一条一条地给尚在魏国的暗线们下指令。“司南”、“海东青”被魏主带走了,消息全无,一些原本经由他们获得的情报,如今只好由其他人暂时补上——信息便打了折扣,需要多多参详推导。
&&&&小青此来,也有一个私心,程素素这里消息灵通,或许能够知道一些于连山有益的情况。
&&&&不知道是哪路神仙听到了小青心底的呼声,一个对连山来说不知道称不称得上好,却一定不算坏的消息传来了——魏主并没有东向,而是亲率大军再次打穿了西路,西路安抚使张孝知殉国。
&&&&这下连程素素都目瞪口呆了:“不是去了东路吗?!!!”东路是程犀在统筹全局,虽然是坐镇后方,但是前方的守将守得很辛苦,也确实看到了金帐以及在金帐的激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