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我道人本皆善,劝使君力挽狂澜,兼济天下……如今想来,却是何等可笑!”
今日所见所闻,对于凤九卿而言,冲击实在太大。尽管她游历奇广,见识奇多,甚至也跟在楚宁身边,亲涉战场。但她毕竟只比白夙年岁稍长,在白夙和蒋郡守的护佑下,真正遇到的人生挫折,可能还不到白夙的十分之一二,此刻面对这等千古疑难,人性善恶的拷问,自是乱了心神。
楚宁很能理解凤九卿此刻的心情,有心安慰,但她自己也不知该从何说起,只好给凤九卿找些事情做,分散她的注意力:“九卿,人心如海,波澜叵测,是善是恶,我们谁也不能断论,但无论他们是善或是恶,我们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去查查廉租房那边,有没有人失踪。”
楚宁现在最怕的就是,这些人卖顺手了,把城外的人口也拐走。那些人楚宁在幽州时也亲自蛊惑过,一没见识,二没思想,三言两语给口吃的就跟着走,好骗得很。
这也是楚宁为什么要把廉租房建成集体宿舍的最大原因。除了缓解住房建设压力,集中人口方便管理,为的就是减少犯罪率。
楚宁深知,战乱除了给这些百姓带来失去的痛苦,让他们流离失所之外,还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降低了他们的人格底线,激发了曾经深埋的兽性。
为此,楚宁才决定先进行集中管理,砸钱搞基建和工业,留出时间让他们慢慢平复。倘若她一开始就把人放出去开地垦荒,在那荒郊野外,飙升的犯罪率不但会牵制牧羊城的发展,也会占据楚宁更多Jing力,让她疲于管理。
却没想到,楚宁千防万防,仍然被人钻了空子,在这蓬勃发展的新城背后,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等凤九卿跌跌撞撞的离开,楚宁又派人去通知各司司总到会议室紧急议事,末了才走到白夙身边。
“阿夙?”
白夙回神,见楚宁拖了个凳子过来,坐在她旁边,满目关怀。
“我没事。”白夙心中微暖:“师姐她……”
“被打击到了。”楚宁握住白夙有些冰冷的双手,叹道:“今天一整天,她都很兴奋的与我讲如何开地,如何耕种,什么时候把那片小平原垦完,什么时候把人口搬出去住,怎么合理规划劳动力,如何才能让所有人都丰衣足食……”
但现实给了凤九卿狠狠的一巴掌,告诉她,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尊从她的规划。即使,她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那些人脱离贫穷和苦难的惨状。
“放心吧,师姐没那么脆弱。”白夙回握楚宁,复又沉yin道:“这件事情……不好解决。若是依照‘禁奴令’将他们定罪,便是私法大过国法;若是依庆律放任不管,未来必定有人重蹈覆辙,视‘禁奴令’如无物,连带货殖令也形同虚设。”
不得不承认,白夙的自制力极强,面对如此感同身受的情形,她也能很快控制情绪,并且理智分析出这背后所牵扯到的千头万绪。
“孝公时期,商君变法,徙木立信,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为此不惜劓刑公子虔。”白夙看着楚宁,劝道:“文和,我知你重法令,明功过,然则,前车之鉴在此,万望三思。”
自识得楚宁以来,白夙就知她最重章法,凡事都会预立法令,再依循法令行事,因此担心她如同那些法家先贤一般,为了维护自己的法令,贸然将贺修等人治罪,引起朝廷和士林的不满,最后落得商君那般凄惨下场。
楚宁闻言,却问道:“阿夙认为,商君之死,当真缘于公子虔?”
白夙微怔,随即回问:“依文和看来,商君之死,缘于何故?”
“起于权,终于权。”楚宁道:“自古以来,法家杰出者甚多,善法者甚众,从管仲、李悝,到吴起、商君,再到申不害、韩非和李斯,前朝亦有张释之与桑弘羊……然则,善终者几人?”
不仅这些,在楚宁前世的历史中,还有王安石、张居正、梁启超。这些与‘法’有关的人,不管是变法,还是改革,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基本都没落到好下场,就连‘享负天下三十年人望’的王安石丞相,最后也只落得个法废人病,郁然辞世的下场,更何况是别人?
“法者,国器也。以法治国,惩恶扬善,明功罚过,富国强兵,攘外安内,天下太平。”楚宁难得的说了一句文邹邹的话,感觉很不习惯,于是又换作白话:“然而,那却只是法家先贤的理想状态,实际上来说,律法根本就没达到国器的高度,因为在律法上面,还凌架着皇权。”
“照文和这般说来,商君在入秦的那天,就注定惨死。”白夙沉yin道:“他挥舞着律法之利剑,劓的不是公子虔,而是秦国的王权。”
“是!所以,有些结局早在开始就已注定。”楚宁长叹道:“比如商君,比如你我……但所有我们看到的惨状,其实都是经过当事人选择,相对不那么惨的结局。法家先贤们如此,你我如此,贺修他们也是如此。”
“在我们看来,气候不好,雨水不足,就多垦地,多修水渠池塘……可这些在我们看来轻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