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握在手中,哪怕是直接攻入皇城,北上逼宫,那也不是做不到的啊。
想到这里,长乐倏然一惊。她只想到了威武大将军李乾,可忘了他的第三子李封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李乾是个彻头彻尾的保皇派,可他的儿子呢?李封虽然深受父皇信任,甚至此次刻意指定他带兵回京,未免没有想要好好培养他的意思。可李封还是太年轻了,他年轻,又有冲劲,带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Jing神,可在现今这种局势中,这种东西又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呢?他年轻,所以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经验,缺少阅历,不如他父亲有见识。
长乐遇刺差点身亡。燕王苏和却护不住手下将士们的性命,他失了军心不说,兵权还被剥夺,手中势力大幅度削弱。这件事中,最大的得利者就是现任禁军统领的李封,从一介白身一跃千里,御史们反对的折子铺满了皇帝的桌案,都没有换回他的回心转意。
李封带回来的北方五万军队,加上原本直属皇帝的三万羽林军,和征召的两万新兵,组成了京城新的禁军军队。只要有这张王牌在手,接下来无论想做什么都要顺利不少。
这件事的巧合之处太多,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左右着一切事态的发展。长乐心中甚至浮起了一抹荒谬的猜测:一切都是从四海商行的出现开始的。她对四海商行起了兴趣,所以在收到四海商行的请帖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赴宴。也就是借此,四海商行的主人将兮时送给她。之后回来在路上她就遇刺,然后才有了这之后的一系列的事情的发生,才能让李封顺利接到了这个位置。
长乐压根不用多想就明白,燕王怕是把她给记恨上了。就算此事与她无关,也是因她而起。可照着长乐此刻的想法再重新想这一连串的事情……别的不敢说,长乐可以肯定,她的二哥苏永绝对有这样的谋略。
当真好笑,若是事情真是如此,那么四海商行又是什么?那所谓的千里迢迢寻夫的故事又是什么?兮时在这件事中又起了怎样的作用?
第13章 太后
兮时在这其中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长乐正思索着,却听太后道:“最近老三也回京了,你们兄妹几个可要找个时间好好聚聚。”
好好聚聚?
长乐迟钝了一瞬才反应过来,燕王苏和在父皇眼中一直都是少年早成的形象。可她们相处十几载,怎能看不出他真实的性格。残忍暴虐不说,为人更是最记仇不过。
当初父皇将苏和寄养在她的母后、祁皇后的名下,彼时,她的母后尽心尽力抚养他,将他视如己出,吃穿用度与自己的亲生女儿长乐一般无二,从没有半分懈怠。可仅仅是因为某年景帝的万寿节上,长乐献上的寿礼比他多得了皇帝的几句夸赞,苏和当着所有邻国使者的面落了皇后的面子,说她是毒妇,狐媚子,将皇后硬生生塑造成了一个只懂以色侍人、还野心勃勃妄想后宫干政的蠢人。由此可见他的本性。
自那之后,直到燕王封王开府,他都从来没有再主动去过皇后的鸾凤宫一趟。长乐怎么也想不通,怎会有人如此无情,十几年的母子情谊,他竟似乎从未曾放在心上过。而让她们彻底认清他的起源,仅仅是因为长乐的礼物,比他的礼物多得了皇帝的几句夸奖。仅此而已。
苏和在万寿节上的举动,无疑是将大庆朝的脸面狠狠丢在地上,还又重重踩上几脚。皇帝盛怒,好好的一个万寿节匆匆了散,只是皇帝一直对这个儿子信任有加,以为他这次偶尔的失态是因为一直呆在皇后身边,寄人篱下的孩子心思本就敏感,又听到了些什么流言蜚语,不免会多想了些。因此,虽然苏和做出了这般不靠谱的事情,皇帝也只是罚他禁足三月,禁足期满后,皇帝就下旨封苏和为燕王,封地燕州。
燕州一贯是大庆朝内除京畿外最富庶的区域,单单封地内的税收,每年都能给苏和带去无数进项。而这笔财富都用来做什么?大概也就只有皇帝才会觉得,这些银子会供给自己疼爱的儿子富裕的生活,让他一辈子衣食无忧。
可事实上,苏和培养暗卫和死士难道就不要银两了吗?他养私兵就不需要银两了吗?长乐的二哥定王苏永谋略无人能及,苏和之所以能和他抗衡这么久,关键就在于他手下数不尽的人手。当任何刺杀都能被轻而易举化解、头脑再好也比不过拳头大好使时,苏永只能按耐下自己的勃勃野心,悄无声息蛰伏,等待着寻找机会给苏和致命一击——
这些事宫中人尽皆知,太后曾执掌后宫几十年,长乐几乎可以肯定,她的眼线比皇宫真正的主人、皇帝的眼线都要多得多,她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恩怨。
太后的一生完全是个传奇,她既见识过后宫女人为了权利争斗彼此勾心斗角,用尽各种龌龊手段;她也曾与前朝鸿儒学士讨论政事;她驾马驰骋过沙场,指挥过大小战役;她平定了八王叛乱,却也会为了一个男子敛去所有锋芒,为他生儿育女,成为天下间千千万万的平凡妇人中最普通的一员。
毫不夸张的说,她走过的路,比长乐吃过的盐都多。她们兄妹的小动作就算瞒的过皇帝,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