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在哪儿?”
花不缺:“在逛街。”
上官冲:“你什么时候有空就约一约书生大人,我们聚一聚。我有急事要商量!”
花不缺:“你约吧!我下周一有空……”
上官冲:“好,一言为定。”
上官冲敲定了花不缺的时间,接着,敲定王子剑的时间。
三个人到了书吧之后,各自挑选了几本书,走到了咖啡厅里,坐下来小声谈论着上官冲的新项目。
花不缺对于自己家乡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可是,对于历史,她却是不得不感兴趣,因为,最近的稿子里,涉及到很多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写起来比较困难,主编给的建议是多读一读那段历史,郁闷!虽然是业余的赚钱稿子,也要写的过关吧!
花不缺睁大眼睛听着上官冲读文章:
从秦曲梁宫到汉祋祤宫
(2010-06-02 14:15:48)
转载▼
1992年,陕西省公布了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属耀县小丘乡的独冢村遗址被公布为西汉宫殿遗址,宫殿名称阙如。这个遗址是1988年4月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它的名称至今有关部门没有提出和确定,故试证如下:
独冢村宫殿遗址是依据现地名命名,位于独冢村,面积较大,据实测东西长2.5千米,南北宽3千米,面积7.5千米。遗址东临浊峪河,西届清峪河,北边为乙社村,南为冲沟,西独冢村有夯土台基,东西宽12米,南北长52米,高达4米,又西有南北向夯土层长50米,夯土层中有建筑物基石和下水管道残件。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在现场踏勘,发现在遗址遗存有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当残骸,还捡有“宫”字瓦当残片,证实该遗址确是宫殿遗址。
考耀县小丘界,汉初属北地郡池阳县境,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2年)设池阳县,以县在“池水之阳”命之,小丘属之。宋熙宁《长安志华原》谓,“清水谷在县西三十五里石门乡……此地即池阳之境”,清水谷即清峪河。景帝二年(公元前156年),在今耀州区西北境设县,亦属北地郡,小丘境改属之。后魏在池阳县设三原县,亦属北地郡;后周建德中池阳县撤,后改设泾阳县。池阳县虽改设,而泾阳、三原与池阳县皆相左。后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池阳县故城北,又东绝清水。又东径北原下,浊水注焉。浊水上承云阳县东大黑泉,东南流,谓之浊谷水”。此浊谷水,即今浊峪河。同书“华原”条又载,“浊河水,自县西北孝义乡大海村来,经县西四十五里,南流入三原界”,同书“三原”条又有记载,清水谷河自西北华原界来经县西一十五里,谷口有大堰,其水东流溉民田……”由此可见此平行的清水河、浊水河即今天的清峪河、浊峪河,发源于华原(今耀州区),流入三原。《水经注》载,浊谷水“东历原径曲梁城北”,《长安志》下注“(曲梁城)以宫名也”,则曲梁城即曲梁宫,在浊水河与清水河之间,大致方位即今独冢村。
曲梁宫是秦代的宫殿。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3年),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甬道相连”,此曲梁宫已成,在“二百七十”数内,今天独冢村遗址有甬道,皆为网纹或素面砖铺筑,可证。
在汉代,秦代的宫殿或毁或为“修葺沿用”。汉《三辅黄图》谓“秦离宫三百,汉武帝往往修治之”,且多有易名,如秦兴乐宫,汉改长乐宫;秦明光宫,汉改甘泉宫;秦信阳宫,汉改萯阳宫。曲梁宫在汉代修葺沿用后为何名,不见记载,但在耀州区境内,汉代建有宫殿两座,一为步寿宫,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凤凰集祋祤城,于集处得玉宝,乃起步寿宫”;一为祋祤宫,从《汉书》可知此时祋祤名已传,祋祤之名来历应该和祋祤宫有关,祋祤县的设立应该也是因为这个宫殿即祋祤宫的原因。笔者在独冢村考察时,有该村农民描述“祋祤”两字,问读何音何义,经询问知是宫殿瓦当的文字,即“祋祤”宫瓦当。本世纪初上海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瓦当艺术》一书,其中收录了八枚出自独冢村遗址的瓦当,内有“祋祤”文字瓦当两枚、“宫”字瓦当一枚,年代注明为汉代,可知独冢村宫殿遗址在汉代应该名“祋祤”,在秦则是曲梁宫。
后代史书关于曲梁宫、祋祤宫记载极少。只有《后汉书董卓传》记载,东汉末,李榷乱,劫汉献帝于军中,饥歉,欲徙帝于池阳黄白城”,此黄白城,据《长安志》“曲梁宫在黄白城内”,可知在汉末,曲梁宫仍在,并有了黄白城的另名。《长安志》又载,“曲梁宫在三原”;“黄白城在(三原)县西南十五里”,后人以为这是混淆了古代三原几次变更迁移的原因,后人不解独冢村遗址为秦曲梁宫、汉祋祤宫也是这个原因。古代三原,曾经几变县城所在,据汉末《三辅黄图》、北宋《长安志》记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时设三原县,在池阳县境;到了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因战乱,“徙县于清水谷”